吃瓜我们是认真的!
2019/07/21 07:36 来源:温州商报 编辑:杨凡 浏览:3636
西瓜,绝对是夏天“王者水果”般的存在。而中国人对西瓜更是迷恋。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:中国人,吃掉了世界上70%的西瓜。
首先,光论西瓜产量,我们就让别的国家望尘莫及。2018年,中国西瓜总产量7924万吨,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。不只如此,还比第二名——土耳其的产量整整高出20.17倍。
生产了这么多西瓜,出口却寥寥无几。2016年,世界西瓜总产量1.17亿吨,中国产量近8000万吨,占世界总产量的68.4%。由于西瓜保存期短等原因,同一时期的出口量不到0.1%。也就是说,占世界人口20%的中国人,凭借一己之力种出了近70%的西瓜,又独自吃光了它们。按一个西瓜10斤来算,中国人每年要吃掉160亿个西瓜。
更不用提,中国还位列世界西瓜进口国前十名之内。吃瓜,我们是认真的。
“西瓜自由”的傲慢
追溯到辽代的考古资料发现,那时的中国人就吃上了西瓜。明代有解缙写“西瓜联”:坐南朝北吃西瓜,皮向东甩;自上而下读左传,书往右翻。清代有乾隆题西瓜诗:堂中摆满翡翠玉,弯刀辟成月牙天。
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西瓜都还是人们的宠儿。当年发烧到39°的人都有一个“福利”——拿着病历卡去买一个西瓜。在当时,市民可是很难吃到西瓜的。
如今,西瓜自由更加牵动中国人的心,因为我们的日常饮食实在是太依赖西瓜了。各地人民因地制宜,钻研出了各种花式吃瓜法:直接啃,榨汁喝、做成西瓜冻、和冰淇淋一起制成甜品……在中国最西边的新疆人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时候,最南边的潮汕人是蘸着酱油吃的。海南和广西北海人也不甘示弱,纷纷开创了蘸盐吃瓜的新吃法。
而江浙、天津等地区的人们,立秋时还有“啃秋”的习俗。每逢这一天,全家人都要围坐在一起啃西瓜。作为水果的西瓜还总是作为蔬菜在我们的九大菜系——食堂菜系中出现:人民大学食堂推出的西瓜冰粉、西瓜皮炒肉就让人有点怀疑人生。除此之外,西瓜皮还被巧手的中国人做成各种美食:糖醋西瓜皮、爆炒西瓜皮、肉炒西瓜皮、西瓜皮炒鸡蛋……
8000万吨西瓜,被吃到连皮都不剩。
种瓜的创意
有吃就有种,中国出产西瓜最多的省份是河南,其次就是山东。但出名的却是新疆、甘肃兰州这几个地方的瓜。
新疆昼夜温差大,产出的西瓜特别甜。甘肃的西瓜多是长长的、椭圆形的,水分足,西瓜籽少。广西和海南则承包了我们秋冬季节的西瓜。
整个中华大地处处都有西瓜。除了产地之分,大果小果之分,红色黄色之分,咱们还培育出了彩虹西瓜、有棱有角的方形西瓜、心形西瓜、拇指西瓜……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在吃瓜上的创意。更不要相信,有任何一个西瓜能形状完整地逃出中国。
吃瓜天注定
为什么别的国家的人没那么爱吃西瓜呢?其实不是不爱吃,而是真吃不起。
外国人的“西瓜自由”可没那么容易,毕竟,不是所有地理位置都适合西瓜们茁壮成长。同在亚洲,日本、韩国的西瓜价格就限制了人们“抱着半个西瓜用勺子挖”这件事。
韩国、日本由于可种植面积少,水果蔬菜的产量比较低,导致价格昂贵。在韩国,买一个西瓜需要花费100多元人民币;而在日本,一片西瓜就能卖到几十元人民币。
天时,地利,人和,这才导致幸运的中国人既能种西瓜,又能“肆无忌惮”地吃西瓜。
西瓜会“唱歌”
吃瓜文化源远流长,敲瓜听声随之成为居家旅行必备技能。
西瓜生熟程度、内部密度不同,听到的声音会有差异:生的瓜声音清脆,甜熟的好瓜是邦邦的实声,太熟的瓜声音则比较闷。
多少年来,人们靠着这一经验来选瓜。道理虽然简单,可真操作起来,没那么简单。
于是,掌握不了买瓜技巧的买瓜群众们,最后都祭出了杀手锏:“老板,给我来个甜的。”
尽管不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能,但人们对它的认可度却相当之高。敲瓜,是对瓜的基本尊重。在日本人眼里,西瓜甚至是“会唱歌的”。
在中国,验瓜还发展成为了一种职业,并且供不应求。30岁的小韩是职业“验瓜师”,每天验40-50吨,靠验瓜一天能赚近千元。西瓜是好是坏,他听一下摸一下,2秒就能断定。
如果你对正确的敲瓜“姿势”感到好奇,专业的验瓜师会这么表示:“怎么算清脆,怎么算沉闷,只能意会,没法言传。”
来源:网易公开课
相关新闻
- 声明: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